看到陳安儀小姐的一篇文章: 檢驗成績的法則後有些感想想寫一下


對於考試,除了隨堂小考之外,我一直認為題目應該有難有易,基本的與進階的題目適度分配。我不認為那是刁難小孩,除了試試小孩對於內容是否了解通透,也是訓練小孩的臨場反應與鎮靜程度。畢竟是考試,假設爭取分數是目的,在時間有限之下,策略是每題都要寫完?還是確實把握住所有會的題目的分數?我認為『知道該放棄的時機』也是種訓練。我最不懂的是,要一份「目標是每個小孩都能考一百,只測驗細心與答題技巧」的試題要幹嘛?(現在的基測命題就有此趨向,滿分的一大堆要幹嘛?)


對於數學,大家老把算術與數學混為一談。當聽到「長大後,誰還會用加減乘法以外的數學」或是「現在都用電腦了」來搪塞對數學的不耐,我總覺得不以為然。在我認為,數學是訓練邏輯思考的,以一些很簡單的原理,讓我們可以把看似複雜的問題,分解開來,一步一步地分析,而算術只是個工具,協助我們將問題解決。因此,我反而認為小學的數學應用題比計算題來得重要,因為那是讓小孩練習如何分析問題的啊。而做應用題過程中,當然就包含了抓住目的到底是甚麼,分辨哪些資訊有用,哪些資訊是沒用,然後如何串組資訊以得到答案。我想這才是學數學的精神。


我百分百支持家長對於分數要有自己的看法,表面上的分數絕對不是重點(當然除了那種入學大考或證照考之外,呵呵)。學校的考試分數,只是讓我們了解或挖掘出小孩的學習盲點的,是不會、是粗心、或是有其他問題,如何看待問題與改進,各家就有不同的做法了,畢竟每個小孩的特質與長處都不一樣。對我而言,分數永遠是相對性的,當自己小孩的分數是〝突出〞的,不管是高很多還是低很多,背後都有理由的,這時我們就可以當偵探把原因找出來,也是很有趣啊。


我無聊了點才會寫這些,或許也是因為Bubu已經二年級,開始有各式各樣的考試與分數,讓我對這些議題較有感觸。小孩教育路漫長,我跟老爺都得相互提醒未來才是重點,不要太計較眼前的一些分數與成績,說真的,也是不容易啊。

 

l   小孩聰明不見得會唸書,會唸書不見得會考試,會考試不見得會賺錢,會賺錢不見得會快樂。最重要的是賺錢不見得會分我們,所以小孩的成就關我們屁事,這是我的座右銘,哈哈。

l   那天我們看了民視介紹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先生,還挖出他不太好看的高中成績單。老爺說:「嘖,人出名,成績單都會被挖出來,叫Bubu還是成績要保持好一點才保險。」我回:「最好你兒子以後會是創業家名人啦!做夢喔。就算他真的成名人,爛成績也沒人會笑了啦,還會變成傳奇咧。」

l   同事曾告訴我她有次對小孩月考分數的反應,有夠經典,叫人讚賞。那次她五年級的小孩,月考數學考了個三四十分的成績,回家後拿給她看,她當下只好深呼吸了一大口氣,叫小孩先回房間等她,然後自己轉身去廚房洗碗做事冷靜一下,「不然,我怕把小孩打死,或把自己氣死」她說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sam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